人乳頭瘤病毒(15個型)核酸分型檢測試劑盒(PCR多色熒光法)
一種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,全世界每年新發病例約53萬,死亡病例約27萬[1],發病率在全球女性惡性腫瘤中位居第三位,但居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之首。
2008年德國科學家 Harald zur Hausen 教授因發現人類乳頭瘤病毒(HPV)引發子宮頸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,明確了HPV病毒感染與宮頸癌的關系。
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主要原因,在99.7%的宮頸癌患者體內檢測到高危型HPV的存在。
與子宮頸癌相關的有13種高危型別:HPV16、18、31、33、35、39、45、51、52、56、58、59、68型,以及國內常見高發的HPV53和66型[2]。
一管檢測,12+2結果呈現宮頸癌篩選,分流一步完成。
HPV16/18型致癌風險明顯高于其他HPV高危型感染,2015年ASCCP指南指出,對于高危型HPV陽性的人群,如為HPV16、18型感染,應立即進行陰道鏡檢查,有助于對宮頸癌高危人群進行分層管理。
基因分型檢測從根本上區別一過性感染和持續感染,結合臨床表現,給予受檢者及時有效的防治措施,并給予受檢者最可靠的風險提示。
HPV分型檢測通過排除可疑的ASC-US或低度病變,提高診斷的可信度,指導陰道鏡檢查及病理活檢的合理使用。HPV16、18檢測呈陽性應直接進行陰道鏡。
HPV分型檢測可預測病變惡化或術后復發風險,有效指導術后追蹤。
對接種HPV疫苗的人群進行接種前HPV分型,確保其沒有感染過相應的型別。
確定以國家或區域為基礎的HPV感染率及型別特點,評估不同型別HPV感染的風險。
作為宮頸癌篩查中細胞學檢查的補充手段,提高篩查的敏感性和總體有效性。
Product Center
產品中心